免费咨询电话:400-8789-888
News
400-8789-888
2025-09-23 16:47:55 文章来源: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字体: [ 大 中 小]
2017年开春,北京顺义的一个村口小卖部里,曾一同在生产队打拼的老熟人刘犇,向庄钿霞吐露了心事:“钿霞姐,我想盘个牛棚搞肉牛养殖,手头还差些周转钱,您能不能先借我点?”念及相识多年,又听闻是正经营生,庄钿霞与丈夫商量后,于3月14日直接给刘犇转去60万元,连借条都没让写在村里,熟人间办事总觉得“凭良心”比白纸黑字更可靠。
然而,肉牛行情起伏不定,刘犇的养殖生意并未盈利。直到2019年3月,他才凑出10万元还款,红着脸向庄钿霞解释:“姐,剩下的50万一时还不上,我给您写张借条吧。”当天出具的借条中,特意注明“下月起算利息,每月4000元”,庄钿霞爽快答应。可这份承诺仅兑现了一个月,此后无论庄钿霞如何催问,刘犇都以“牛未出栏”“饲料钱未结”等理由搪塞。
两年后的2021年3月,刘犇再次找上门,语气愈发急切:“姐,得进一批过冬的饲料,再借我20万行不行?这次按年利率8%算利息,绝对不拖!”看着刘犇恳切的模样,庄钿霞终究抹不开情面,当天下午便转去20万元。当时刘犇的女儿刘爽也在,便顺手替父亲写了借条,落款签上刘犇的名字,自己则在旁注了“办理人刘爽”。
可这次借款后没过两个月,庄钿霞再联系刘犇要利息时,对方的电话就时接时断,从“过几天给”逐渐变成了直接关机。她登门寻人,发现刘家大门紧锁,邻居称“好一阵子没见着人了”。四处打听无果,庄钿霞攥着两张借条和转账记录一筹莫展,最终辗转找到北京冠领(朝阳区)律师事务所,律所指派丁福海律师代理此案。
接案后,冠领律师立即聚焦两份借条的核心法律争议点展开分析。针对2019年的50万元借条,律师指出“每月4000元利息”折算年利率达9.6%,超出当时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,结合2019年同期LPR数据,主张按年利率4.25%计算,且需扣除已支付的4000元利息。
对于2021年的20万元借条,虽为刘爽代写,但冠领律师结合刘犇在场提出借款、刘爽标注“办理人”等细节,论证该行为构成表见代理,借款合同对刘犇生效,同时提出8%的年利率超出同期利率法律保护范围,应调整为3.85%。此外,律师还系统梳理了60万元、20万元的转账记录及历次催款凭证,构建起完整的借款事实链条。
庭审中,刘犇未出庭答辩。冠领律师将转账记录与对应借条逐一比对,清晰佐证款项交付事实;援引《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及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,详细阐释利息调整的法律依据;结合《民法典》条款,逻辑严密地论证刘犇应承担还款义务。律师对证据的精准把控与对法律条款的熟练运用,形成了强有力的代理主张。
2025年8月,法院全面采纳冠领律师的代理意见,作出判决:刘犇需偿还庄钿霞借款本金70万元,并支付相应利息。
这场纠纷的落幕,离不开律师的精湛的专业技能,更给熟人之间的借贷敲响了警钟。即便情谊深厚,借款时也应出具本人亲笔签字的规范借条,明确本金、还款期限及符合法律规定的利息标准,同时留存好转账凭证。人情值得珍视,但法律才是守护权益的底线,民间借贷中唯有规范手续,才能避免信任沦为纠纷,让情谊在法治框架内得以维系。(除冠领律师外,本文人物均为化名)
撰稿人:姚晓婷
审核主编:张冠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