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免费咨询电话:400-8789-888
News
400-8789-888
2025-11-06 10:01:18 文章来源: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字体: [ 大 中 小]
2022年7月,北京城笼罩在盛夏的热浪中。梁秋山在办公室里仔细审阅着一份《居间协议》,空调的冷风也吹不散他心头的燥热。面对“某部房屋综合整修工程”这个诱人项目,他最终在协议上签下了名字。根据这份协议,内蒙古的孟明月承诺引荐他与项目方直接洽谈,促成签订施工协议。作为对价,梁秋山需要支付高达100万元的居间报酬。
怀着对项目的期待,梁秋山在签约后三天内,分三次将100万余元汇入指定账户。每次转账时,财务人员都提醒他风险太大,但他总安慰自己:“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。”

然而,接下来的三年,梁秋山经历了从焦急到绝望的心路历程。他多次致电孟明月,电话那头的承诺从“马上搞定”变成“再等等”,最后干脆不再接听。所谓的“部委工程”始终未见踪影,孟明月既未促成签约,也未退还分文。办公室里,他时常对着账册发呆,100万余元的资金缺口让公司运营举步维艰。2025年初,当发现项目早已被其他公司承接时,他终于下定决心寻求法律帮助。
经同行朋友介绍,梁秋山来到了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寻求帮助,了解情况后律所指派律师董玉会,实习律师陈小云代理本案。
两位律师接手案件时,面临三重挑战:一是时间久远,关键证据收集困难;二是跨省诉讼,内蒙古当地司法环境陌生;三是对方当事人坚称“已促成合同”,主张居间成功。律师团队迅速制定“证据修复+法律精准打击”策略,指导梁秋山梳理出十余笔银行转账记录,还原了100万余元的完整支付流程,并固定了孟明月未履行核心义务的关键证据。
2025年9月,案件在内蒙古自治区某法院正式立案。冠领律师在庭审中聚焦三个核心论点:首先,孟明月未能促成与项目发包方直接签约,根本性违约;其次,其声称促成的《货物购销合同》标的仅242万元,与协议约定的839万元主体工程相去甚远;最后,孟明月收取百万居间费却未提供对应服务,严重违背公平原则。律师指出:居间合同的本质是结果导向,未促成主合同成立,居间人无权收取报酬。

经过两次开庭较量,法院完全采纳了冠领律师的代理意见。2025年10月29日,法院作出判决:解除《居间协议》,孟明月全额返还100万余元居间费并支付资金占用利息。
当看到判决书明确写道:“被告未能促成原告与工程所属单位签署施工协议,其提供的《货物购销合同》不符合协议约定...原告主张解除合同于法有据。”梁秋山长舒一口气,三年来的压抑终于烟消云散。
这个案例生动诠释了《民法典》关于中介合同的规定。冠领律师通过精准把握“居间成功”的认定标准,为委托人挽回了巨额损失。案件提醒所有商业人士:签订合同时要明确约定服务标准,履行合同时要严格遵循约定,维权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。更警示所有中介从业者:契约精神是商业社会的基石,任何人都不能肆意践踏。(文中除代理律师外,当事人名字均为化名)
撰稿人:霍雨菲
审稿人:张冠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