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免费咨询电话:400-8789-888
News
400-8789-888
2025-11-19 11:55:22 文章来源: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字体: [ 大 中 小]
母亲离世后,郭辉(化名)手中那三张遗嘱,忽然变得千钧重。这是母亲孙静荣(化名)在2016年亲手写下的,内容始终如一:将名下位于北京西城的那套老房子,留给一直陪伴她生活的小儿子郭辉。纸面上,偶尔的笔误和细微的涂改,记录着一位老人执笔时的郑重。
郭辉是兄弟姐妹中唯一留在母亲身边的人,二哥、三姐身体不佳,照顾母亲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郭辉身上。多年来,郭辉体谅兄姐,关爱母亲,无微不至地照料母亲起居,陪伴就医,为母亲养老送终。
2021年底,孙静荣与世长辞。可当郭辉着手继承事宜时,二哥、三姐以及已故大姐的儿子却纷纷提出了质疑。他们认为孙静荣立遗嘱前多次住院,精神状况不佳,不具备订立遗嘱的能力。而遗嘱中的笔误和涂改,更是让他们觉得纸面上的内容并非老人的真实意愿。
接下来的日子,郭辉的手机响个不停,兄姐、侄子轮番与他交涉。电话那头有时是长吁短叹,与他追忆过往,诉说自家的不易与难处,有时又是厉声指责,说他趁老人病重哄骗老人订立遗嘱。
亲情在不断拉扯中愈发疏离,而母亲的真实遗愿,也成了横亘在众人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。为明确房屋归属,平息家庭纠纷,郭辉无奈向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求助。冠领律所经过研判接受委托,指派贾徽茵、张安国两位律师代理此案。
冠领律师在接手案件后选择从细节入手,力求以证据还原事实。律师首先注意到:尽管三份遗嘱的标题用字不尽相同,但核心内容高度一致,笔迹风格统一,落款日期完整,从遗嘱形式上看,符合自书遗嘱要求,从内容的一致性上看,已经反映了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愿。
此外,冠领律师还收集到关键证据——保姆拍摄的订立遗嘱过程照片。“母亲立遗嘱时我并不在家,还是保姆拍了照片我才知道的,所以怎么可能是我‘逼迫’母亲写的呢?”提及此事郭辉面上难掩失落。
冠领律师从专业角度安抚郭辉,并强调持有自书遗嘱一方对遗嘱的真实性承担举证责任,但如能证明遗嘱无形式瑕疵,则应认定已完成证明责任,现有证据显示,案涉三份遗嘱均在形式上无瑕疵,如果后续其兄姐、侄子仍对遗嘱的真实性不认可,应提供反证。
随后,冠领律师代理郭辉向法院提起诉讼。诉讼中,郭辉的兄姐、侄子依旧不认可遗嘱,还提交孙静荣订立遗嘱前的病历,并依据病历中提到的孙静荣出现意识模糊、嗜睡、意识障碍的情况,想以此证明老人不具备订立遗嘱的能力。
不过,冠领律师在做准备工作时已仔细研究过老人的相关病历记录,知晓老人当初住院仅因发热,且出院记录中也显示老人神志清楚。因此,在诉讼中,律师综合完整病历,有效地回应了对方关于老人立遗嘱时行为能力不足的质疑。
针对遗嘱涂改问题,冠领律师根据法律规定强调,否认遗嘱一方未提供反证的,应由其对遗嘱的真实性申请鉴定,若不申请鉴定或因客观原因无法鉴定的,则应由否认遗嘱一方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。郭辉的兄姐、侄子虽并未举证也未提供鉴定样本,不能仅凭推测主张遗嘱无效。
法院全面审理后采纳了冠领律师的代理意见,于2025年6月作出判决,确认案涉遗嘱合法有效,案涉房屋由郭辉一人继承。
冠领律师凭借专业素养和负责的态度,在这场亲情与法律的较量中,为郭辉还原已故老人的真实遗愿,助其独自继承房产,获赠锦旗。判决结果公布后,郭辉的兄姐、侄子也放下误解与偏见,正视老人的遗愿与郭辉的付出,曾经横亘在亲情之间的芥蒂,终在公正严谨的法律守护下烟消云散。




撰稿人:李姗珊
审稿人:张冠彬
稿件类型:原创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