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免费咨询电话:400-8789-888
News
400-8789-888
2025-11-13 14:46:04 文章来源: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字体: [ 大 中 小]
2016年寒冬的一个清晨,许多林在农业银行柜台前办理了一笔转账业务。他仔细核对收款人信息——袁光,同乡好友,因购买运输车辆急需资金周转。15万元对于许多林来说不是小数目,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办理了转账。银行柜员在备注栏误填了“工资支款”字样,这个小小的笔误,为八年后的纠纷埋下了伏笔。

头两年,袁光还会在逢年过节时提起还款事宜,但总是以“生意不好”“车辆需要维修”等理由推脱。许多林每次接过对方递来的香烟,看着那双躲闪的眼睛,到嘴边的催款话又咽了回去。乡里乡亲的,总不能逼得太紧。但6年过去,还款仍是没有音讯。
2022年2月。在许多林多次委婉催促后,袁光终于出具了亲笔签名的欠条。那张略显褶皱的纸上,白纸黑字承诺分三期还清10万元(许多林已主动减免5万元),最后还款期限明确写着“2023年1月30日”。然而期限过后,袁光不仅分文未还,甚至更换联系方式,彻底失联。
不再对袁光抱有期望的许多林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款项。在家人的建议下,许多林来到了北京冠领(上海)律师事务所寻求帮助,律师陈旭东、徐檑受律所指派代理本案。
冠领律师了解案情后发现,此案看似简单却暗藏难点:借款发生在八年前,原始凭证备注为“工资”而非“借款”,且债务人下落不明,诉讼时效可能已过。针对以上重重难点,律师团队立即制定“完善证据+公告送达”双轨策略。

冠领律师连续多日在银行档案室查阅原始凭证,终于找到当年转账记录;同时指导当事人收集整理长达八年的催款聊天记录。最关键的突破是发现2022年欠条明确载明“此笔为2016年借款”,完美衔接了证据链条,破解了诉讼时效的难题。
攻克这些难点后,冠领律师代理许多林向法院提起了民间借贷纠纷诉讼。2024年4月8日,法院如期开庭审理。被告席上袁光经法院公告传唤仍未现身。冠领律师系统展示证物:从银行流水记录清晰显示15万元转账事实,到明确还款金额和期限的欠条上,精心整理的时间线图表完整呈现许多林与袁光的多年催款经过。
法官仔细审阅证据后当庭确认:虽然转账备注存在瑕疵,但欠条明确载明借款性质,结合双方陈述,足以认定民间借贷关系成立。更关键的是,欠条约定的还款期限刚过一年,诉讼时效并未丧失。
最终法院完全采纳冠领律师的代理意见,判决袁光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归还许多林15万元本金,并支付自2023年1月31日起的利息。
随着判决书的盖章生效,这笔长达9年的欠款终于有了回响。冠领律师通过专业代理,成功破解了长期借贷纠纷的证据难题,为类似案件提供了可复制的维权范本。此案也警示民间借贷需规范手续:明确借款性质、保留书面凭证、约定还款期限,才能更好保护双方权益。(除代理律师外,当事人名字均为化名)



撰稿人:霍雨菲
审稿人:段光平
文章类型:原创B